承德:一座山庄一座城
作者:张 瑜

    印象素描 

    知道承德的人,知道避暑山庄;不知道承德的人,也知道避暑山庄。 

    城依山庄而萌发,山庄因城而久远。有了避暑山庄,才有了承德,有了清朝的“陪都”;同样,有了承德,有了山城,避暑山庄才得以长久存在。 
    300多年来,山庄里演绎了“承受德泽”的半部清史,山城里则至今仍在上演着“文明福地”的盛世华章。



    “承受德泽” 

    承德之名,意为“承受先祖之德泽”。 

    祖先之德,泽被后世,泽被至今。这,或可释为上苍对承德的厚爱,竟有那么多的美景,那么丰富的资源。承德人没有辜负这一厚爱,在获得解放,尤其是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今天,美景才在生活富足的人们心中显露,资源也才得到科学合理的开发与利用。 

    将承德的美景与文化结合起来,可概括为“五文化”: 

    皇家文化 - 这里有“皇家三冠”,即世界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——避暑山庄,世界最大的皇家寺庙群——“外八庙”(这两项于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),世界最大的皇家猎苑——木兰围场。 

    佛教文化 - 承德是北方藏传佛教圣地,有着为数众多的寺庙,大小寺庙曾有一百六七十座,可称得上是“庙城”。 

    “到承德,拜大佛” - 承德普宁寺的“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”是世界上最大的金漆木雕大佛。 

    1780年7月,六世班禅曾经到承德;1980年7月,十世班禅又来到承德; 2007年7月,承德又迎来了十一世班禅大师。 

    “和”文化 - 承德深深镌刻着中华民族“和”文化的烙印。尤其是公元1703年开始兴建的避暑山庄及其周围皇家寺庙群,更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共荣 ——八次盛宴“三策凌”;接受土尔扈特部的归顺,并记入石碑,立于普陀宗乘之庙(小布达拉宫);接受六世班禅祝寿,为其建造须弥福寿之庙…… 

    同时,承德的满族人有100多万,居全国之冠,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民族民俗文化。



    避暑山庄内游人如织 

    生态文化 - 承德的林地面积达3000多万亩,森林覆盖率为53.3%,并拥有全国最大的人工林场——塞罕坝机械林场。 

    围场的坝上被称作“水的源头、花的世界、林的海洋、云的故乡、珍禽异兽的天堂”。另外承德还有“紫塞三绝”,即以“万里长城,金山独秀”享誉天下的金山岭长城,以“华北天然植物宝库”著称的燕山山脉主峰雾灵山,以风光秀丽赢得“塞外小漓江”美誉的蟠龙湖。 

    “丹霞”文化 - 承德的奇峰异石多不胜数,仅避暑山庄周边就有磬棰峰(俗称棒槌山)、蛤蟆石、僧冠峰、罗汉山、天桥山、鸡冠山…… 

    上苍赋予承德如此美景尚嫌不够,又将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生态资源一股脑赐予了承德。 

    承德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98种,开发利用50种。它是我国除攀枝花外,唯一的大型钒钛磁铁矿资源基地,黄金产量居河北省第一位。 

    水资源丰富的承德是京津唐地区重要的水源地,密云水库56.7%的水来自承德,潘家口水库93.4%的水来自承德。“绿色”资源丰富的承德被誉为“华北之肺”,是中国北方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,京津冀地区的重要清洁能源基地。


    “文明福地”
 

    1703年,康熙选中承德这个地方,因为这里“金山发脉,暖流分泉;云壑淳泓,石潭青霭...... 自天地之生成,归造化之品汇。” 

    承德半壁山上的半山腰,镌刻着“文明福地”四个大字。据说是清道光年间(公元1821至1850年)热河都统吉林英和所撰,承德知府海忠书写。 

    三位班禅大师到承德后,都称承德是一处“文明、祥和的福地”。 

    别人眼中的“文明福地”尚且不够,今天的承德在营造着自己的“文明福地”,那就是“山骨”“水魂”“绿脉”“文韵”: 

    山骨 - 承德地处一相对促狭的山间盆地,盆地周围被低缓的山岭所环绕。身处城中,触目皆山。城中亦有山。山已经成为承德的“骨”,抽之不去。 

    但是,这“骨”在一定程度上,也局限了承德人的活动空间。近些年来,承德市相续建立了磬棰峰国家森林公园、魁星楼公园、僧冠峰公园、双塔山公园等山体公园,“美”山的同时,拓展了人的活动空间,改善了城的人居环境。 

    水魂 - “山庄以山为名,而胜趣实在水”,这是康乾盛世时避暑山庄的模样。 

    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今日的承德。 

    悠悠武烈河水穿城而过,一直伴着历史悠远的承德流淌。承德日报的同行自豪地告诉我们,近几年,承德兴建了12道橡胶坝群,形成了12公里长、240万平方米的阶梯水面,使武烈河成为市区的一道靓丽风景线;罗汉山景区音乐喷泉、水幕电影投入使用;滦河干流,从双滦区到承德县下板城镇32公里的水景观带也破土动工…… 

    “显山露水”“美山扩水”,山与水在这里达到了贴切的融合。 

    绿脉 - 依托山庄园林保护“促绿”,依托山体自然景观“借绿”,依托水系治理“扩绿”,依托城市拆建“补绿”,实施绿化工程“增绿”,近些年,通过一系列措施,承德增加绿化面积27000亩。山水树木染绿了古城的青春。 

    文韵 - 300多年的避暑山庄,是一座“锦绣中华”,它集北雄南秀之大成,是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、中原文化融合之地,是民族团结融合之地,是人与自然融合之地。 

    正因为有着这样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所以承德城市的建设,特别是老区的建设,不与他人比高楼大厦,而是比“四气兼备”——“大气”“文气 ”“灵气”“秀气”。 

    “文气”方面,2009年,承德将新建图书馆、群众艺术馆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等。以后,还要逐步建立热河生物群古化石博物馆、红山文化博物馆、民族博物馆等。


    “吾之山庄” 

    先有避暑山庄,而后才有承德。“吾之山庄”,显示着承德人对避暑山庄的亲近,对这座城市的深情。 

    作为城市的决策者更是责无旁贷,早在2003年,承德就提出建设“大避暑山庄”的理念,将城市与避暑山庄有机地融合在一起。市委书记杨汭一再强调:“老城区必须死死地控制住,下决心腾出空间,尽最大努力还原古城风貌、恢复历史风韵、弘扬历史文化”。 

    这种理念与想法,正在逐步变为现实。 

    南区建设和市区南扩,是承德对城市结构和功能的再调整再和划分。老城区现有的政治、经济、交通、高等教育职能都将向外疏解,老城区的职能、建筑、人口均要做“减法”。未来的老城区将主要承担风景名胜和核心旅游区的职能。 

    不久的将来,我们将看到一个更统一、更完整、更有历史风韵的“大避暑山庄”。



    “心中有海”
 

    深受“山庄文化”影响的承德人,并没有仅仅局限于山庄的“围墙”。曾经“隔山望海”的他们,如今“心中有海”,正在向着“过山入海”而努力。

    凭借“一市连五省(京、津、冀、辽、内蒙古)”的独特区位优势,承德正加快推进东出西联的高速公路网建设,使之成为沟通京津、东北和内蒙古三大区域的重要枢纽。承唐和承秦高速连通后,承德将由“隔山望海”一跃变为“过山临海、直通入海”,成为直接的港口腹地。而通过承朝、承赤、承张高速公路的连接,承德将使东北西部和内蒙古中东部成为港口的大后方。 

    以六大战略产业(钒钛钢铁、清洁能源、绿色农业、旅游、装备制造业和新型材料)为支撑,承德正在全力实现着自己“京北通港枢纽、特色产业强市、旅游文化名城、山水园林城市”的城市目标。 

    承受德泽,泽被承德。承先祖之德,承祖国之福,承人民之托,承德,这颗“紫塞明珠”将会愈加璀璨、辉煌。

Copyright 1997-2017 北京春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:北京海淀区知春路23号863软件园量子银座九层